教育论坛

程序设计教育论坛

腾讯 平台 B站
扫码加入腾讯会议 扫码观看论坛视频直播 扫码进入B站视频直播
点击链接观看视频直播


为进一步深化高等院校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加强各高校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全面提升高校本科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CCF中国软件大会自2020年开始设立“程序设计教育论坛”。论坛的主旨是进一步深化高等院校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加强各高校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全面提升高校本科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本届“程序设计教育论坛”面向国内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发布了论文招募通知,收到“程序设计教育”相关高水平论文20余篇,其中部分优秀论文被录用为大会论坛报告成果,并将从中再精选出部分论文推荐至计算机教育相关的期刊发表。希望借助“程序设计教育论坛”能够持续推进我国程序设计领域的教育教学水平,为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持续做出贡献。

论坛组织委员会:

李 戈(北京大学)

卜 磊(南京大学)

日程安排:

时间:2021年12月25日(星期六),10:40~12:30

   2021年12月25日(星期六),14:00~18:00

论坛议程:

论坛报告嘉宾简介:

1. 报告人:高小鹏

题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角下的非技术能力培养

摘要: 家国情怀、工程伦理、批判性思维、项目管理、全球视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工程素养(非技术能力),是我国大多数工科专业长期以来的教学短板。2021版华盛顿协议更是通过强化非技术类毕业要求从而将工程素养提升到一个空前高度。作为华盛顿协议成员国,我国承诺2年内完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相关标准的修订。这意味着工程素养在不久的将来必然成为专业建设与成效评价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专业从当前就必须布局着手解决的挑战性难题。本报告全面深入地分析了2021版华盛顿协议对相关毕业要求的具体调整,然后从人文类课程、核心工程基础与专业课程、毕业设计等几个方面,明确给出了非技术类毕业要求培养的实施思路。

简介: 高小鹏,教授,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计算机教学的研究工作,主讲“计算机组成”等本科必修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秘书长。

2. 报告人:姜学锋

题目: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构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群

摘要: 近年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类社会正在从信息化、数字化迈向智能化时代。计算已成为推动科技发展最具创新活力的手段,各学科与智能、数据技术的结合越来越广泛和深入,计算机科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不断提升。 程序设计课程当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聚焦新定位,聚力新路径,展示新作为,开创新局面。报告将从程序设计课程的同质同构突破、教学内容创新、一流课程建设三方面分享改革、探索及实践经验。

简介: 姜学锋,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与实验中心主任,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主讲C/C++/Python程序设计、大学生信息素养、计算科学、软件技术公共基础课,MFC程序设计开发等专业课,智能科学基础等交叉课。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项,陕西省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主编教材3套,C程序设计获陕西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列入“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规划教材。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ICPC亚洲杰出贡献奖。获评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

3. 报告人:李戈

题目:国家级一流线上/线下本科课程“计算概论A”的建设及实践

摘要: 介绍北京大学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概论A”与相应MOOC课程的建设历程,交流国家级一流线上/线下建设的过程与体验。

简介: 李戈,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程序理解与生成,深度学习与知识工程。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曾赴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人工智能实验室从事合作研究,任职访问副教授,CCF软件工程专委会秘书长。长期聚焦于基于深度学习的程序理解与程序生成的研究,是国际上最早从事该项研究并取得代表性成果的研究者。在NIPS/AAAI/IJCAI/ACL/ICSE/ASE/ICPC/TOSEM/EMSE等发表论文40余篇,多篇论文被国际学者认为是首创成果并广泛引用。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技发明二等奖,CCF科技发明一等奖,中创软件人才奖,ACM杰出论文奖。所授课程分别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线下课程和国家级一流线上课程。科研转化成果aiXcoder为航天、互联网、银行等领域的多家头部企业和数十万国际开发者提供服务。

4. 报告人:王杨

题目:基于泛在学习环节的递进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摘要: 报告从当前高校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的实际问题出发,介绍如何借力跨校课程组提升课程内涵,实现优质资源本土化;如何打破教师、教材、教室的局限,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递进式教学新方法;如何基于“赋能教育”理念,为学生搭建“想学”到“能学”之间的桥梁,从而真正实现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

简介: 王杨,教授,西南石油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西南石油大学教职工最高奖—飞翔奖(教学创新奖)得主,国家首批一流课程负责人。长期致力于高校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正高组一等奖与教学设计创新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改革开放40年四川省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典型案例、全国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优秀案例一等奖等多项荣誉。现任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青年教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质量规范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在线教育专委会副主任等。

5. 报告人:张锦

题目:国家级一流课程“软件工程”建设及实践

简介: 张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沙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中国计算机学会长沙分部秘书长,湖南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湖南省高教学会计算机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方向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委装发预研、湖南省科技厅创新引领等各类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等教改项目20余项。

摘要: 报告以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为主题,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解读人才培养服务的具体内容。从宏观上理解国家对高校教育的核心要求,从中观上理解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在课程维度的理解,以及从微观上阐述具体一门课程的定位和实施。以从软件工程专业到《软件工程》课程,从学科建设角度出发,结合社会实际需求探索有特色的、高质量课程建设,为推动一流人才培养和一流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6. 报告人:赵广辉

题目:基于复杂问题求解的Python程序设计一流课程建设与实践

简介: 赵广辉,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教授,“Python程序设计”国家级一流线下课程负责人,校精品课教学名师、“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兼任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理事、新工科专委会副秘书长。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国发明协会一等奖1项、湖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主编Python教材3本,国家级一流课程主讲教材《Python程序设计基础/Python程序设计基础实践教程》荣获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优秀教材。

摘要: 介绍信息时代和四新学科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公共课的教学重构。分享新时代新教育形式下建设以教材为核心、涵盖训练题目、教程、行业案例、工程项目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生态,依托教学资源建设Python程序设计一流课程的实践探索和经验。 针对传统程序设计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基于复杂问题求解能力训练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将传统实验教学中的程序片断训练提升为50-300行代码的项目实训,融入复杂问题求解、模块化程序设计、工程规范、行业应用等内容,实现赋能教育。

7. 报告人:李骏扬

题目:计算机语言混合式教学中的教学创新与设计

简介: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教师,工学博士,副教授。首批国家级混合式一流课程负责人。在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以及教学设计创新奖、教学学术创新奖两项单项奖。曾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微课竞赛课程思政组一等奖。

摘要: 一年级的程序设计课程肩负着电类工科专业软件领域基础核心能力培养的重任,课程以知识、能力、思维、素养为主线,以自主创新之理想、榜样、践行、检验为思政暗线,为学习者构建迈向高阶挑战的台阶;课程以慕课作为学习基础,以行业前沿引领教学,工程实践反哺教学,技术创新助力教学,获批国家级首批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同时获得全国首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论文沙龙部分的论文摘要:

1. 论文题目及作者: 《基于ARM GPU的嵌入式系统综合实践案例设计》(佘黎煌 东北大学)

摘要: 人工智能应用是目前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也是高校学生比较喜爱的实践课题,为了提高学生人工智能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在嵌入式技术课程中,引导学生开展人工智能相关教学实践设计,通过基于嵌入式ARM+GPU硬件平台,实现无人驾驶综合应用案例,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以增强课程的创新性和挑战性。

2. 论文题目及作者: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中智慧支架教学应用初探》(赵翀 海军工程大学)

摘要: 针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中只重视记忆理解,忽视分析创造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智慧支架教学法,阐述了使用该方法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并对其在课程教学中初步应用的效果进行了分析,从效果看,学生编程能力有提升。

3. 论文题目及作者: 《多层次递进式的区块链通识课程教学设计》(李敏 南开大学)

摘要: 针对目前区块链通识类课程缺乏的状况,分析面向非计算机类专业开设的区块链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提出多层次递进式的区块链通识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案,适用于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的各专业学生。

4. 论文题目及作者: 《人工智能师范专业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改革与实践》(谭小慧 首都师范大学)

摘要: 针对人工智能师范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分析程序设计课程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发挥其重要支撑作用,提出人工智能师范专业程序设计课程群的设计方法,介绍教学实践及改革方案。

5. 论文题目及作者: 基于“点面结合、包容开放”分层分类教学理念的“人机交互”课程建设》(陈雅茜 西南民族大学)

摘要: 针对民族院校学生基础多极化、学习目标多样化、工科思维定式化、国际视野局限化等四个教学难点问题,构建了“点面结合、包容开放”的分层分类教学体系,结合项目式教学、深度国际教学合作,实现因需施教。

6. 论文题目及作者: 《虚实融合的程序设计基础独立试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张丽杰 长春工业大学)

摘要: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针对程序设计基础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虚实融合”的教学模式,重点探讨新模式下的课程定位、资源建设、教学组织和评价机制等环节。通过三年的教学改革实施,说明教学改革成效显著,是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教学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