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教育论坛
扫码加入腾讯会议 | 扫码观看论坛视频直播 | 扫码进入B站视频直播 |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战略创新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托,国务院软件工程学科评议组2019年组织编写了一套《软件工程学科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包括理论、系统、开发、质量四个类别共10门课程,分别是《软件工程理论基础》、《基础软件与开源系统》、《分布式系统》、《大规模领域软件系统》、《软件需求工程》、《软件体系结构》、《软件开发方法学》、《软件分析与测试》、《软件工程管理》、《软件安全》;每门课程的指南包含课程目标、适用对象、授课方式、课程内容、考核要求、课程资源等内容。为了全面提高和改进软件学科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本次论坛特别邀请参加指南编写的老师详细介绍课程指南的内容。
论坛组织委员会:
李宣东(南京大学)
毛新军(国防科技大学)
张 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日程安排:
时间:2021年12月25日(星期六),14:00~18:00
论坛议程:
论坛报告嘉宾简介:
1. 报告人:金芝,北京大学
摘要: 需求工程对软件工程的成功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软件越来越深入到各行各业,成为各行业创新发展的途径,需求工程作为跨行业的桥梁凸显了其重要性。需求工程方法和技术将在创新性软件的设计、在促进不同产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在软件加强性产品的创意设计等上体现其重要的价值。目前,需求工程能力的培养在我国的软件工程教育体系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报告将针对软件问题的本质,阐述需求工程的认识论特征、需求工程的学科交叉性、以及它对软件工程的决定性作用,探讨需求工程人才培养的目的和要求,培养内容的设置,以及需求工程人才的能力培养等问题,阐述需求工程教育的挑战。
简介: 金芝,北京大学教授,CCF会士,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任北京大学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软件工程),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系统软件专业委员会主任,任IEEE TSE/TR Association Editor,Empirical Software Engineering编委,《软件学报》执行主编,《计算机学报》副主编。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软件需求工程、知识工程、和基于知识的软件工程等,出版英文专著3部,中文编著1部,发表论文180余篇。200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 报告人:张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摘要: 随着信息系统与软件产品规模的急剧扩大,软件体系结构已经成为软件工程领域的热点及关键技术。各学校都陆续开设了软件体系结构课程。但是由于学生缺乏大型软件的经验和认知,课程的抽象度高,课程百花齐放,缺乏统一的规范和要求。本报告分析软件体系结构课程的现状,研讨研究生软件体系结构课程的培养定位,强化对系统的复杂性、性能、演化、抽象层次、复用、折中等计算学科的核心概念的理解,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面向全局观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运用知识求解实际问题能力与创新能力出发,探讨培养内容的设置,以及相关的教学方法。
简介: 张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研究所所长。教育部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教育计算机专业认证委员会委员。计算机学会教育专委会副主任、软件工程专委常委。国家精品课、首届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软件工程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教育工会教育创新标兵;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获得者。曾担任全国软件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协作组组长,现为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研究生教育委员会主任。曾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多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北京市教学成果奖、国防科技进步奖等奖励。
3. 报告人: 邵栋,南京大学
摘要: 加强企业软件工程管理能力是提升软件研发效能、改善软件研发质量的重要手段。课程结合软件工程本质难题来讨论软件工程管理的必要性,围绕项目管理与过程管理两条线索详细讲解软件工程管理关键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软件工程管理的能力。在经典软件工程管理知识内容外,课程引入了当前产业界主流的敏捷软件开发、DevOps、典型企业的具体实践等内容。报告分享该课程的设计思路,并和大家一起探讨面临的挑战。
简介: 邵栋,南京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南京大学软件学院软件研发效能实验室研究团队、“南京大学-星环科技星云数据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核心成员, NJSD(南京软件开发者大会)、江南莺飞技术社区联合创始人。曾三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两次获得 “南京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称号。
4. 报告人: 王伟,华东师范大学
摘要: “开源软件开发”是人类在互联网发展进程中探索出的一种面向全球的大规模软件协作开发生产模式,当下备受瞩目。开源软件开发的模式涉及到开发者、开源项目、开源社区、开源基金会等多个方面。同时,基础软件是整个软件生态中的核心基础,越来越多的基础软件都是通过开源协作的方式进行开发与演进的。本报告介绍在“产学研社”模式下,开展基础软件开源课程建设的若干思考,包括基础软件基础、开源软件开发过程、社区治理与社区运营等方面的内容,并通过实际的基础软件开源项目,培养同学在基础软件上的开源实践能力,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简介: 王伟,华东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计算机科学教育教学部主任;美国Wisconsin大学Madison分校作高级访问学者,美国Florida大学作CSC访问学者;CCF高级会员、CCF计算机教育专委会委员、CCF开源发展委员会委员;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openX 研究组组长、木兰开源社区TOC委员、开源社理事;研究方向为计算教育学、开源数字生态学,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5. 报告人:陈榕,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摘要: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计算模式和服务背后的支撑系统几乎都采用或依赖于分布式系统及相关技术,凸显了其重要性。然而,分布式系统的理论方法、设计思想、关键技术等都仍处于快速发展、不断变革之中,因此,相关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都需要与时俱进,跟上分布式系统领域的变化,不但包含经典理论同时也要体现前沿成果。本报告将以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分布式系统课程的建设思考与教学实践为案例,分享在此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困难,收获的经验与教训,以及未来的努力方向。
简介: 陈榕,上海交通大学教授、CCF杰出会员。长期从事操作系统、分布式系统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在OSDI/SOSP、ACM TOCS等本领域重要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EuroSys等三项最佳论文奖。承担计算机系统基础、操作系统、分布式系统等相关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曾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华为奥林帕斯先锋奖,以及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计划支持。
6. 报告人:茅兵,南京大学教授
摘要: 软件安全是当今计算机系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大量新近发展出的问题,思路,技术,和工具等。本报告探讨如何系统地介绍软件安全相关知识,分析软件安全的本质,关联经典的攻击和防御技术,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阅读研究论文,尽力使学生不仅掌握软件安全的基础理论,还能1)应用所学构造攻防实例,提高动手能力;2)按照一定的问题线索,发现新问题或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法,为其进一步从事软件安全的学术研究或工程应用打好基础。
简介: 茅兵,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分布计算系统,安全操作系统和软件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在软件安全相关研究方向,主持了多个NSFC项目和863课题,发表论文60余篇。
7. 报告人:刘万伟,国防科技大学
摘要: 软件工程基础理论系列课程的主要关注点是如何基于数学(形式化)方法为软件的设计、分析、验证及维护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同时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软件行为特征。基础理论的学习是软件工程教育的重要环节。它能够提高学习者抽象思维以及逻辑思考能力,更好的掌握软件分析、设计、测试能力。本报告主要讲述研究生软件工程理论基础课程的目标、内容设置、课程重难点、考核方式等。
简介: 刘万伟,国防科技大学教授,CCF 高级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形式化方法、自动机理论、AI算法形式验证等。研究成果发表在TSE、ASE、ICSE、IJCAI等国际期刊/会议上。在TACAS工具验证比赛中多次获得冠军。长期从事形式化方法基础理论的教学,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抽象代数》、《数理逻辑》、《计算理论》、《计算机逻辑学》等课程。
8. 报告人:张天,南京大学
摘要: 软件方法学的目的是为软件工程寻求科学方法的指导,把软件开发活动置于坚实的基础上。从经典的结构化分析与设计、主流的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广泛使用的敏捷式开发方法,一直到仍在进一步探索中的模型驱动开发方法,这些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时代都为软件工程的具体实践和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新的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探索中。因此,为研究生设计的教学课程也需要与时俱进,既要体现经典理论,又要对接前沿的发展趋势。本报告将结合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方法学课程的建设思考与教学实践,分享在此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困难,收获的经验与教训,以及未来的努力方向。
简介: 张天,2009年获南京大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CCF形式化方法专委会委员,2015年任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学者论坛(CCF YOCSEF)南京主席。所研究工作主要涉及为模型驱动软件开发提供灵活的建模和转换机制以及可靠的形式化支撑。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会议和期刊70余篇(CCF-A和B类会议/期刊各10余篇),相关研究成果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多项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如华为、腾讯等多家领头企业中投入使用,知识产权转让费用100多万。
9. 报告人:张亶,浙江大学
摘要: 软件分析与测试是软件学科的重要分支,也一直是软件学院教学的一个重点。软件质量是贯穿软件整个生命周期的关键指标,程序分析和软件测试是保障软件质量的主要技术手段。《软件分析与测试》课程主要讲解软件质量模型、程序分析和软件测试的方法和技术、软件分析和测试工具以及若干应用案例分析,并配合课程实验,力图使学生掌握软件质量概念、软件分析和测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报告主要讨论了如何在一门课的教学时间内,尽量覆盖软件分析与测试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当前企业的软件研发情况,模拟实际项目进行实训。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简介: 张亶,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法国ENS de Cachan 访问学者。从2004年开始,一直从事软件质量保证、软件测试测试领域的研究生课程教学。
10. 报告人:熊桂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摘要: 大规模领域软件系统是指企业或社会信息化过程中,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大规模应用以来,网络和软件技术与各行各业创新业务应用深度融合、综合集成的大型软件系统。本报告介绍《大规模领域软件系统》课程指南编写的基本考虑,以及该课程教学实践的一些初步体会,包括课程单元设计,以案例为中心的教学内容组织,课程作业设计及教学效果等。
简介: 熊桂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信息系统集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主持或参与国家863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及来自企业的软件研发项目或咨询项目三十多项。曾获公安部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二)。主讲《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大规模领域软件系统》、《物联网与大数据系统设计》等课程。
论坛组织委员会简介:
1. 论坛主席:李宣东,南京大学
简介: 李宣东,南京大学教授,软件学院院长;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软件工程);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涉及软件工程、可信软件、形式化方法等领域。
2. 论坛主席:毛新军,国防科技大学
简介: 毛新军,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复杂系统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和湖南省121人才计划,CCF杰出会员,CCF CCD软件工程教改导教班主讲老师,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和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的实践教学工委主任,从事软件工程方向的科学研究、教学教改和人才培养工作;先后出版“软件工程实践教程:基于开源和群智的方法”、“软件工程:从理论到实践”等教材6部,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南省和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共2项。
3. 论坛主席:张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简介: 张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研究所所长。教育部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教育计算机专业认证委员会委员。计算机学会教育专委会副主任、软件工程专委常委。国家精品课、首届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软件工程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教育工会教育创新标兵;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获得者。曾担任全国软件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协作组组长,现为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研究生教育委员会主任。曾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多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北京市教学成果奖、国防科技进步奖等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