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 ChinaSoft 2023"面向复杂软件的缺陷检测与修复技术"《软件学报》专刊征稿通知

在信息时代,“软件定义一切”,软件已经成为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基石,然而,由于软件系统规模不断扩大,应用环境越来越复杂,程序员在开发过程中难以避免地引入缺陷。软件缺陷可能会引发不可预期的后果,甚至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及时且准确地检测和修复缺陷对于保障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践中,软件缺陷的检测和修复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当前庞大的信息系统缺陷往往难以被检测到,缺陷修复的速度难以跟上缺陷增长的速度,而且一旦发现缺陷,正确修复也非常具有挑战性。

ChinaSoft 2023 面向复杂软件的缺陷检测与修复技术 Track,向关注该主题的科研人员公开征集稿件。稿件主题应当围绕软件缺陷定位、预测、调试和修复等自动化方面的相关研究内容。

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将被邀请到ChinaSoft 2023报告。通过两轮评审、一次口头质询并达到《软件学报》发表要求的投稿论文,将在《软件学报》“面向复杂软件的缺陷检测与修复技术”专刊发表。

一、征文范围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题:

(1) 软件缺陷的预测方法与技术;

(2) 软件缺陷的检测方法与技术;

(3) 软件缺陷的自动定位方法与技术;

(4) 软件缺陷的自动修复方法与技术;

(5) 软件缺陷模式的挖掘方法和技术;

(6) 软件缺陷数据集的构造与分析;

(7) 其它面向软件缺陷的相关研究。

二、投稿要求

1. 稿件格式:参照《软件学报》论文格式(《软件学报》网站(http://www.jos.org.cn/jos/home)上提供了论文模版)。

2. 来稿内容应属于作者的科研成果,数据真实、可靠,未公开发表过;引用他人成果已注明出处;署名无争议;是有创新学术见解的研究成果的完整论述,对该学术领域的发展有积极意义。

3. 投稿文章未在正式出版物上发表过,也不在其他刊物或会议的审稿过程中,不存在一稿多投现象;保证投稿文章的合法性(无抄袭、剽窃、侵权等不良行为)。

4. 论文语言流畅,可读性强,表述清楚、有条理,无逻辑、语法错误,审稿人审理时无阅读、理解障碍。

5. 投稿和评审方式:本Track投稿论文需经过两轮投稿和评审、一次口头报告和质询。

(1) 第一轮:投稿使用ChinaSoft 2023会议系统(投稿链接https://easychair.org/conferences/?conf=chinasoft2023,选择“面向复杂软件的缺陷检测与修复技术”Track),由ChinaSoft 2023面向复杂软件的缺陷检测与修复技术Track PC审稿,由会议通知评审结果,所有通过第一轮评审的稿件,进入第二轮;

(2) 第二轮:按照第一轮评审专家的意见进行修改,修改稿采用“软件学报在线投稿系统”(http://www.jos.org.cn)进行投稿。投稿时请在备注栏中注明“面向复杂软件的缺陷检测与修复技术”字样。第二轮投稿论文由期刊组织审稿,审稿意见由期刊通知,所有通过第二轮评审的稿件,进入第三轮;(注:第二轮审稿只接收通过第一轮投稿的论文,新投稿论文将被退稿);

(3) 要求稿件根据期刊评审意见修改论文,在ChinaSoft 2023会议进行口头报告,接受责任编辑的口头质询,责任编辑根据期刊评审结果、质询结果给出稿件处理建议,由期刊给出最终意见。

6. 通过前两轮评审的论文作者,需在ChinaSoft2023上做学术报告,根据论文修改情况和会议报告情况终审确定是否录用。投稿被录用后,由《软件学报》“面向复杂软件的缺陷检测与修复技术”专刊发表。

三、重要日期

1. 第一阶段:ChinaSoft会议投稿(投稿中选择“面向复杂软件的缺陷检测与修复技术”Track)

(1) ChinaSoft 会议论文截稿时间:2023年7月11日 (延期到2023年7月18日)

(2) 审稿结果通知日期:2023年8月11日

2. 第二阶段:期刊专刊投稿(投稿时请在备注栏中注明“面向复杂软件的缺陷检测与修复技术”字样)

(1) 专刊论文提交截止日期:2023年9月11日

(2) 专刊论文审稿意见通知日期:2023年11月1日

3. 第三阶段:会议报告及修改提交

(1) 专刊论文修改稿提交日期:2023年11月16日

(2) ChinaSoft2023会议时间:2023年12月1日—3日

(3) 终审结果通知日期:2023年12月18日

(4) 专刊出版日期:2024年第7期

四、特约编辑

张路,北京大学,zhanglu@sei.pku.edu.cn

刘辉,北京理工大学,liuhui08@bit.edu.cn

姜佳君,天津大学,jiangjiajun@tju.edu.cn

王博,北京交通大学,wangbo_cs@bjtu.edu.cn

五、程序委员会

蔡彦(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陈翔(南通大学)

房春荣(南京大学)

高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胡星(浙江大学)

江贺(大连理工大学)

蒋炎岩(南京大学)

林云(上海交通大学)

刘逵(华为公司)

刘爽(天津大学)

刘烨庞(南方科技大学)

刘勇(北京化工大学)

潘敏学(南京大学)

裴玉(香港理工大学)

孙泽宇(中关村实验室)

王睿(北京交通大学)

王尚文(国防科技大学)

王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王莹(东北大学)

文明(华中科技大学)

吴荣鑫(厦门大学)

谢晓园(武汉大学)

徐同同(华为公司)

玄跻峰(武汉大学)

叶荷(卡内基梅隆大学)

张大林(北京交通大学)

张洪宇(重庆大学)

张涛(澳门科技大学)

张宇霞(北京理工大学)

朱琪豪(北京大学)

邹达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