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坛

程序设计教育论坛

2022年11月27日 (13:30-17:00)



论坛简介

为进一步深化高等院校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加强各高校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全面提升高校本科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CCF中国软件大会自2020年开始设立“程序设计教育论坛”。论坛的主旨是进一步深化高等院校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加强各高校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全面提升高校本科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 【腾讯会议号】  482485745
📢 【直播链接】【点击观看视频直播】
📢 【B站直播】【点击观看B站直播】

论坛日程

时间 报告题目 嘉宾 主持
13:30-14:10 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大学计算》课堂设计实例 张春元 陈立前
14:10-14:50 强化Python教学:课程学习认知评价与协同考试探索 嵩天 陈立前
14:50-15:30 本科生第一门程序设计课程的建设与体会 冯新宇 陈立前
15:30-15:50 休息
15:50-16:30 函数式编程同EDA软件设计的融合 陈钢 卜磊
16:30-17:10 体现两性一度的《程序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 戴开宇 卜磊

论坛嘉宾




1.论坛嘉宾:张春元(国防科技大学)

报告题目: 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大学计算》课堂设计实例

摘要: 以国防科技大学大一新生的数理公共基础课《大学计算》为实例,介绍国防科技大学《大学计算》课程组如何面向工程教育认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核心理念,将毕业要求逐步细化落实到学习成绩,实现毕业要求的可量化评价。

简介: 主要从事大学计算、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国家精品课程《大学计算》主讲教员之一,军队精品课程《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负责人。工程教育认证计算机专委会副秘书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信息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本科院校合格评估专家,军队院校计算机教学联席会主任。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高等教育类)一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项,已出版教材五部,专著三部。




2.论坛嘉宾:嵩天(北京理工大学)

报告题目: 强化Python教学:课程学习认知评价与协同考试探索

摘要: 报告聚焦教与学评价改革,提出课程从“一个分数评价”到“学习认知评价”转换的理念,结合Python语言课程,给出适用于课程评价的多维度“学习认知评价”模型,提出基于考试的学习认知评价实施方法,阐述正向实施效果。进一步,依托Python先进计算课程群虚拟教研室,面向全国高校,提出课程“协同考试”方案及2022年秋季学期实施路线,推动课程教学质量全面对标与内涵建设。

简介: 社会治理智联网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首都市民学习之星,教育部“Python先进计算课程群”虚拟教研室负责人,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青工委主任。主要从事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网络攻防安全、系统与智能安全、智慧教育技术等方向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6项,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主持建设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累计在线学习者超过670万。作为研发负责人,主持建设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4项。




3.论坛嘉宾:陈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报告题目: 函数式编程同EDA软件设计的融合

摘要: 在中国计算机教育体系中,有两类课程非常稀缺,一类是函数式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另一类是EDA程序设计课程。在这一讲中,我们介绍怎样用函数式语言OCaml来讲解EDA后端软件设计,让同学们在一门课程中学到函数语言编程的基本方法,同时掌握EDA软件开发的基础知识。

简介: 国家特聘专家、CCF杰出会员,EDA技术白皮书优秀编审。主要研究领域:函数式语言、程序语言设计、高阶定理证明、类型系统、EDA等,主讲“函数式语言编程基础”本科选修课以及“形式化工程数学”研究生课。著作“OCaml语言编程基础教程”。




4.论坛嘉宾:冯新宇(南京大学)

报告题目: 本科生第一门程序设计课程的建设与体会

摘要: 南京大学从2019年开始,引入伯克利大学的CS61a(计算机程序的构造与解释)作为大一新生的程序设计基础教学的备选课程。本次报告将介绍这门课程的基本情况,以及在南京大学的开设情况,并结合实践经验介绍本人对本科生第一门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体会。

简介: 主要研究方向为程序设计语言理论和形式化程序验证。自2010年以来先后在中科大和南京大学开设《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程序设计语言理论》、《程序设计语言的形式语义》和《计算机程序的构造与解释》课程。




5.论坛嘉宾:戴开宇(复旦大学)

报告题目: 体现两性一度的《程序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

摘要: 围绕《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践,介绍如何围绕“以学为中心”的理念,结合问题导向学习、项目式学习、教育信息化技术,实现体现“两性一度”的混合式教学。并强调了通专结合的教学理念,以及注重能力培养和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简介: 主要研究兴趣为现代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等。2018年度入选首届全国“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2020年获选复旦大学毕业生评选“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主持教改项目20项左右。近年来作为主持人获复旦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复旦大学首届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超星主办的上海市首届移动教学大赛一等奖等;多门课程获得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上海市本科重点课程、校级思政金课和思政标杆课程等荣誉。



论坛主席





1.论坛主席:陈立前(国防科技大学)

简介: 主要从事程序设计、软件工程、形式化方法相关教学科研工作。在ACM/IEEE Transactions、POPL、FSE、ASE等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曾获ACM SIGSOFT杰出论文奖。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部分成果已在航天、国防等领域重大工程中应用。湖南省一流课程负责人,出版教材3部,曾多次在全国性、省部级、校级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




2.论坛主席:卜磊(南京大学)

简介: 长期从事计算机理论基础和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入选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南京大学创新育人奖、多次计算机系毕业生“我心目中的好课程"等;研究工作主要围绕大规模复杂软件的可信保障,在实时混成系统形式验证方面取得系列创新性结果,发表在《中国科学》、IEEE TC、IEEE TCAD、ACM TCPS、RTSS等,自研工具已在列控、航天、物联网等领域得到应用验证,被写入国际权威教科书,获CCF青年科技奖、NASAC青年软件创新奖等。






3.论坛主席:李戈(北京大学)

简介: 教育部长江学者。长期聚焦于程序理解、程序生成、深度学习等技术的研究,是国际上最早从事“基于深度学习的程序理解与生成”研究并取得代表性成果的研究者,在多个国内外顶级会议与期刊发表相关论文50余篇,多篇论文被国际学者认是“开创性成果”,并被广泛引用,多次获ACM杰出论文奖。在软件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多个国际会议担任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与PC。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CCF科技发明一等奖,北京市科技发明二等奖,中创软件人才奖。教学课程被首批认定为“国家级一流线下课程”和“国家级一流线上课程”,并多次获省部级教学奖。科研转化成果aiXcoder为航天领域的重大工程、金融与IT领域的多家大型企业及数十万国际开发者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