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坛

软件通识教育论坛

2023年12月2日(星期六),14:00 – 17:45

上海国际会议中心, 5H会议室



论坛简介

计算机软件技术已经向几乎所有应用领域进行着渗透。这种渗透不仅为相关应用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和应用视角,也为计算机软件技术提供了丰沃的研究和应用场景。如何从教育的角度出发,为这种渗透和学科融合提供支撑,让我们的青年学子和社会民众了解、熟识、掌握计算机软件技术甚至做出自己的贡献,已经成为计算机软件通识教育的基本诉求。计算机软件通识教育在国内已经有了长足的探索和发展,有不少高校和团体在此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2023 CCF中国软件大会特组织软件通识教育论坛,邀请了国内多位知名专家分享成功的案例以及创新的实践,深入探讨计算机软件通识教育领域的理念、机制、举措、现状、经验和期望等,以期推动中国的计算机软件通识教育更上台阶。

论坛日程

时间 主题 嘉宾
14:00 – 14:10 开场介绍 陶先平(南京大学)
刘烨庞(南方科技大学)
14:10 – 14:30 软件开发方法的本科与研究生教学实践 张天(南京大学)
14:30 – 14:50 “五位一体”软件测试线上一流课程混合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 郑炜(西北工业大学)
14:50 – 15:10 民族地区高校混合式教学方法探讨 郭建(华东师范大学)
15:10 – 15:30 面向财经类专业的Python语言教学实践与思考 李树青(南京财经大学)
15:30 – 16:00 茶歇
16:00 – 16:20 软件构造导论课程教学探索 高翠芸(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16:20 – 16:40 以创新赋能为理念的实践育人模式探索 朱俭(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16:40 – 17:00 元宇宙及ChatGPT技术在辅助教学育人中的实践探索 张能(中山大学)
17:00 – 17:45 Panel discussion 所有嘉宾

论坛嘉宾






1.论坛嘉宾:张天 (南京大学)

报告题目:软件开发方法的本科与研究生教学实践

摘要: 软件开发方法学的目的是为软件工程寻求科学方法的指导,把软件开发活动置于坚实的基础上。在本科教育阶段,高校主要从经典的结构化分析与设计和主流的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入手介绍软件开发的相关方法与技术。而进入研究生阶段,教学课程也需要与时俱进,既要体现经典理论,又要对接前沿的发展趋势。从整个软件工程发展和软件开发方法演化的角度去理解软件工程中的各种方法和技术,对于本科和研究生都大有裨益。本报告将结合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本科软件工程和研究生软件方法学课程的建设思考与教学实践,分享在此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困难,收获的经验与教训,以及未来的努力方向。

简介: 2009年获南京大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CCF形式化方法专委会委员,2015年任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学者论坛(CCF YOCSEF)南京主席。所研究工作主要涉及模型驱动软件开发及机器学习交叉领域的智能软件方法与技术。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会议和期刊70余篇(CCF-A类会议/期刊20余篇),相关研究成果申请发明专利40余项。多项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如华为、腾讯、字节、OPPO等多家领头企业中投入使用,专利、工具等知识产权转让费用150多万。






2.论坛嘉宾:郑炜(西北工业大学)

报告题目: “五位一体”软件测试线上一流课程混合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

摘要: 为了满足学生在软件测试课程中的个性化需求,面向国家一流课程建设,基于现有教学方法和经验的深入总结与分析,我们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和云计算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新方法。这一方法构建了一个融合思政引领、习题更新、智能分析、线下比赛和企业案例的“五位一体”教学模式,以实现个性化知识的标准化线上线下交互式混合教学。

简介: 郑炜,男,西北工业大学软件学院,博士(博士后),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已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涉及TSE,TOSEM,ICES,FSE等期刊和会议,其中高被引论文5篇,热点论文2篇。主持、参与了国自然重大仪器项目、国自然重点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预研项目、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共10项。同时主持了12项研究所横向课题,合作研究所包括航空615所、航天504所、航空601所、中电20所、航空618所、兵器203所,总主持经费超过2千万。申请专利20余项,其中3项已成功转化。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自动化测试平台、智能软件评估、国产软件漏洞检测平台及民机适航认证等。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主讲的软件测试课程已被评为陕西省精品线上课程,爱课程和学堂在线的选课人数超过5万。主编教材专著11本,其中软件测试教材已被列为工信部十四五规划教材和陕西省优秀教材,印刷量超过2万册。指导学生已获得国家级一等奖以上奖项12项,包括挑战杯、软件杯、服务外包和软件测试大赛等。






3.论坛嘉宾:郭建(华东师范大学)

报告题目:民族地区高校混合式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 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少数民族学生占50%以上的专科学校,普通专科学生近1.2万人、普通本科学生266余人。作为一名援疆教师,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占大多数的情况,如何展开教学活动,如何将混合式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上,经过这段时间的教学,我给出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简介: 郭建,女,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嵌入式系统设计、操作系统等的教学工作。研究领域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建模、分析与验证,以及嵌入式实时系统的安全。于2023年9月到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援疆。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先后获评国家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上海重点课程、上海精品课程、上海高校优质在线课程、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重点改革领航课程建设、上海市高等学校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智慧树平台一流高校精品课程。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2018年起在MOOC和智慧树上线,已完成9轮教学,智慧树平台上有50余所高校采用课程的在线教学资源进行在线教学,完成教学计划中的学分课。为了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尝试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出了“半翻转课堂、立体化实践”的分层混合教学模式。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9/11)、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8/10)、华东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1/3)。获得2020年上海市科技进步特等奖(5/15),科研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4.论坛嘉宾:李树青(南京财经大学)

报告题目:面向财经类专业的Python语言教学实践与思考

摘要: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发和催生包括财经类在内的各个专业都开始探索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积极融合,并进行专业交叉性理论创新和应用创新。报告主要结合南财Python语言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实践,围绕着课程设置、授课实施、教材准备、课外资源建设等内容,介绍财经专业Python语言教学的特点和难点,并提出对该领域未来教学改革的思考。

简介: 李树青,男,南京财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士,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理事,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大学访问学者,国家自科基金委评审专家,长期从事个性化服务、大数据管理和推荐系统等研究,完成多本省级重点建设教材、多门省级一流线上课程、多项省级教育教改课题。个人网站:https://www.njcie.com/。






5.论坛嘉宾:高翠芸(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报告题目:软件构造导论课程教学探索

摘要: 面向对象的软件构造导论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面向对象思维以及构造高质量软件的基础能力,使学生掌握面向对象软件构造的基本方法、技术和工具,为后续专业课程中构造大型复杂软件系统打下坚实基础。该报告将介绍以兴趣项目驱动教学、以需求变化和持续重构促进架构优化等实践教学方法在哈工大(深圳)该课程的探索与效果。

简介: 高翠芸,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哈工大青年拔尖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化软件工程和软件可靠性。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其后分别在香港中文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做博士后。近年来在TSE、TOSEM、ICSE、FSE、ASE等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是多个顶级会议如FSE、ISSTA、ASE等的评审委员会成员,也是多个顶级期刊如TSE、TOSEM等的审稿人,荣获ASE2023杰出论文奖以及提名ICSE2022杰出论文奖,指导学生获得ACAIT2022最佳学生论文奖,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6.论坛嘉宾:朱俭(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报告题目:以创新赋能为理念的实践育人模式探索

摘要: 面向社科方向学生,我们的教学创新体现为分层次的培养模式。这一模式以基础应用、计算思维和领域应用三个层次为核心,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适应复杂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我们以创新、赋能为理念,倡导我校学生扎实掌握高水平技术运用能力, 掌握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应用基本能力,提升社科专业学生的计算思维、计算素养、信息技术综合运用能力。

简介: 朱俭,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计算机教研部教师、计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秘书长,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博士。教授课程:《数据可视化》、《计算社会科学论文复现》、《信息检索》和《移动应用开发》,课程评估成绩多次名列全校计算机公选课第一名,2022年4月课程入选第四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好课推荐。2023年荣获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校一等奖,副高组第一。参赛课程《移动应用开发》。2022年荣获首届“我爱我师”——最受本科生喜爱的公共课老师荣誉。2021.1荣获第一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评选三等奖。2021年荣获校第二届青年教学名师奖。2012-2022年指导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华北五省计算机应用等竞赛共获6个国赛三等奖,4个国赛二等奖,1个全国技术类一等奖。2016年荣获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






6.论坛嘉宾:张能(中山大学)

报告题目:元宇宙及ChatGPT技术在辅助教学育人中的实践探索

摘要: 在云宇宙、ChatGPT等新兴技术浪潮的推动下,社会许多行业都发生着重大的变革。作为软件教育工作者,如何及时恰当地将这些前沿技术引入教学育人实践,让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紧跟上技术发展的脚步,了解技术动态并灵活运用技术解决社会实践问题,是一件值得用心探索的事情。围绕此目标,中山大学软件工程学院进行了一些探索,比如首次开设相关课程、调研ChatGPT在学生中的使用情况与问题以更好地指导课程设计等。学院还带领学生深入社会实践,支持“三下乡”活动,综合利用元宇宙、ChatGPT等技术帮助乡镇搭建数字营销平台,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报告将简要分享中山大学软件工程学院在元宇宙和ChatGPT技术辅助教学育人方面的一些实践探索与效果。

简介: 张能,男,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助理教授。2012年和2017年于武汉大学获学士和博士学位;2018年12月至2021年3月在浙江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1年4月加入中山大学软件工程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软件工程、服务计算、知识挖掘与应用,重点关注多元软件数据的知识挖掘与融合,以及知识驱动的智能化软件开发支撑技术研究,在ACM/IEEE系列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包括TSE、TSC、ICSE、ASE、JSS、KIS、ESWA等。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服务计算专委会执行委员,多个学术期刊/会议的程序委员会成员、组织委员会成员或审稿人。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



论坛主席





1.论坛主席:陶先平(南京大学)

简介: 陶先平,男,博士,九三学社南大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计算机学会教育工委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群智认知、智能软件工程、普适计算技术、软件中间件技术等。工作期间,主持或参与国家、省部级项目二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个人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2.论坛主席:刘烨庞(南方科技大学)

简介: 刘烨庞,男,南方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助理教授、副研究员、博导,斯发基斯可信自主系统研究院可信软件中心负责人。2010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15年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2015年9月至2018年2月在香港科技大学CASTLE及计算安全实验室担任博士后。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智能化软件工程,软件自动化测试与分析,信息物理系统,以及计算安全。主持国家、省部级以及校企合作项目十余项,发表论文80余篇,获ACM SIGSOFT颁发的杰出论文奖三次、杰出软件制品奖一次。常年参与各类国际会议及期刊的组织与审稿工作,获ACM SIGSOFT服务奖一次。主持南方科技大学校级教改项目一项,获校优秀教学奖、教学成果一等奖(4/8)、年度青年教授(2021)等荣誉。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获奖30余次,包括全国大学生软件测试大赛开发者个人赛特等奖2次,IEEE国际软件测试赛冠军3次,“火焰杯”软件测试赛冠军2次,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系统能力大赛编译系统设计赛(华为毕昇杯)RISC-V赛道特等奖1次。